光伏成本施压 类单晶硅片坐冷板凳
在2011年喧腾一时的类单晶(Monolike)太阳能硅片,跨入2012年发展看似不如预期,近期诸多台系太阳能硅片厂选择停止供应进行观望,主要即成本难控,再者效率分布均匀度不如预期,部分有意投入者也选择暂缓脚步,台系太阳能光伏业者指出,台湾太阳能类单晶硅片供应因上述因素,被迫先退场坐冷板凳,取而代之的是多晶高效硅片。受客户端对太阳能光伏电池转换效率要求不断提升的影响,2011年两岸喧腾一时的类单晶硅片,2012年第1季呈现坐冷板凳状况,尤其原本供应量就不多的台湾硅片市场,现在几乎接近不供应、不生产的状况。
太阳能硅片厂表示,由小量试产转为停产观望的主要原因,是考量到类单晶成本及效率分布问题。类单晶长成晶柱后,效率分布主要区分成2种,即位于核心位置、属高效的9等份,以及位于外围、属相对低效的16等份,但核心高效部分效率分布仍无法集中,也无法有效掌,外围低效虽宣称比一般多晶还要高或相当于多晶,但因制程稳定度不足,有些可能比一般多晶还差,且生产成本相对多晶高。
效率质量分布无法有效掌控,也让硅片厂大伤脑筋,因为多数硅片没有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到系统的出海口,在市场不买帐的情况下,最直接方法就是回收(recycle)重制,但对硅片而言,成本则不断累加。
若去除上述效率分布不均及制程良率等顾虑,类单晶生产成本也是一大考验,若以分布于核心的高效类单晶来看,每片成本约增加0.25~0.30美元,但售价只跟一般高效多晶硅片相当,而高效多晶硅片所增加的成本却十分有限,类单晶让业者几乎是亏本在运行。台系太阳能硅片的类单晶在第1回合的效率争战中,被迫退场坐回冷板凳,取而代之的是目前市场主流的高效多晶硅片。
太阳能业者说,虽然目前未生产类单晶,但不代表要退出该市场,只是针对上述问题重新再投入研发,所以,类单晶的爆发力会比原本预期来得晚,如果无法做出成本及效率符合市场要求,难在市场上有竞争力。
另外,类单晶当下的问题不代表类单晶未来没有机会成为取代多晶硅的硅片,尤其它的效率介于多晶及单晶之间,对多晶来说是最有机会突破效率瓶颈的技术之一,未来若有人能成功突破成本及效率问题,仍然有相当大的竞争力,基于该点考量,研发的投入还是不能中断。
台系太阳能硅片厂包括中美硅晶、绿能、达能、旭晶、昱成等,台系厂在类单晶的投入相对较大陆厂来得晚,供应量上也相对有限,大陆市场除了自行生产外,亦已有设备自制能力。
。